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穴位名字解说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穴位名字解说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人体经脉穴位,名称和位置?
据1995年国标人体穴位分类统计:
手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
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
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穴
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
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
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19穴
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67穴
足少阴肾经左右各27穴
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9穴
人体穴位命名规律是什么?
(一)按腧穴所在部位及生理特点命名
1、以日月星辰命名位于人体上部腧穴 :如日月、上星、璇玑、华盖、太乙、太白、天枢;
2、以地理名称比象命名位于人体各部腧穴:
①以山陵丘墟比喻腧穴的形象:如承山,大陵、梁丘、商丘、丘墟等。
② 以溪谷沟渎比喻腧穴的形象:如后溪、阳溪、合谷、陷谷、水沟、支沟、四渎、中渎等。
③以海泽池泉渠渊比喻腧穴的气血流注:如少海、小海、尺泽、曲泽、阳池、曲泉、涌泉、经渠、太渊、清冷渊等。
④以街道冲处市廊比喻腧穴的通路或处所:如气街、水道、关冲、五处、风市等。
古代中医是怎样给穴位取名的,依据是什么?
謝謝約答,你的這個問題還真是一個中醫文化的主要問題,這個問題涉及到“令名”的文化內涵,每一個穴位名字都有其特別的意義,而且是一個經過多次實踐得到的確切“點”,穴位令命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也是根據文化上三學三明三用的原理。一功能,十二經與奇經八脈對身體的影響,二作用根據功能經絡對某些疾病的影響,三存理,由於功能作用的原因,切入點的井營輸合,比如“肚腹三里留”,足三里穴,就對肚子的疾病有調理作用。起名字就是根據這個點的實際反應。也是歸經的過程。
古代中医穴位的取名,主要根据自然界的环境结合人体相似部位而取穴,如合谷穴,凤池穴等,也有根据人体的分位尺度取名,如足三里穴,更多的取名是根据身体部位的特点取名,如曲池穴,百会穴,睛明穴,迎香穴,地仓穴等。
我一直认为,经络与其附属的穴位是可以看到的,不然几千年来,经络运行图一直是那样(穴位图点多有增加)。丹道炼习到一定程度,可以出现内景,感受到气血循经运行,功力深厚者,能“看到”经络运行的路径。道教著名的经典《黄庭内景经》就有关于丹道内景的详细描述。
孙思邈说:“凡诸孔穴,名无徒设,皆有深义。”清代程知(扶生)著《医经理解》对腧穴命名意义曾做了如下概括:“经曰:肉之大会为谷,小会为溪,谓经气会于孔穴,如水流之行而会于溪谷也。海,言其所归也。渊、泉,言其深也。狭者为沟、渎。浅者为池、渚也。市、府,言其所聚也。道、里,言其所由也。室、舍。言其所居也。门、户,言其所出入也。尊者为阙、堂。要会者为关、梁也。丘、陵,言其骨肉之高起者也。髎,言其骨之空阔者也。俞,言其气之传输也。天以言乎其上;地以言乎其下也……”言简意赅,深得命名要旨。
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,他们根据腧穴的分布特点、作用,主治等内容,反复归纳、概括、从而确定了腧穴的名称,可谓是上察天文、下观地理,中通人事,我将其取名的方法大概归为这么几大类:
1.上合天文:比如璇玑穴;人之胸腔,犹混天仪之笼廓。本穴居天突之下,胸腔之上,如斗运于天,机运于身,犹璇玑持衡,故名之璇玑。此类穴位还有上星、华盖、太白、天枢等等。
2.下合地理:比如以山命名的承山、商丘、大陵等等,以水命名的后溪、水沟、少海、曲泉、太渊等等,以街道等命名的气街、水道、风市等等。
3.中通人事:比如以内脏命名的背俞穴、以气血脏腑功能命名的血海、气海、魂门、魄户等,以治疗作用命名的光明、归来、迎香等。
此外还有根据解剖位置命名的乳中、缺盆等,根据经脉流注的大迎、眉冲、三阴交等等。
古人对于穴位命名是很有深意的,我们在临床应用中,一定要理解其中的含义,才会对于其治疗作用有很好的理解,比如风池一穴,风池穴位凹陷似一个水池,既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,也是散风之所,所以不管是内风还是外风,取穴风池都能治疗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穴位名字解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穴位名字解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